搜索结果

请输入邮票名或志号

搜索到 125 个结果

Image Description

T16 带电作业

1970年7月,辽宁省鞍山电业局技术人员和工人创造成功超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的新技术,即在不停止供电的高压输电线路或电器设备上进行维修工作,保证了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间断供电。这一新技术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976年9月15日,为了反映维修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技术面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带电作业》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吴建坤 
  • 1976-09-15

Image Description

T19 发展中的石油工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取得了巨大进展,先后开发了克拉玛依、大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形成了一个从勘探、开发、原油加工、机械制造、油田和管道建设到科研设计等方面在内的门类齐全的工业部门。 早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搞全面整顿时,原邮电部提出“三年内把我国邮票事业搞上去”,其含义是数量要多,品种要全,质量要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做到题材广泛、设计精美、印制精良。其中设计是关键。邮票发行局决定延用“文革”前定向外约稿的方式,试行“开门办邮票”,除专业人员设计邮票外,还邀请社会上的美术工作者设计邮票。“开门办郎票"的最初尝试,是邀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T.19《发展中的石油工业》邮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邀请后,立即组成5人邮票设计小组,深入到大庆油田、秦皇岛油港体验生活,和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研究图稿构思。 1978年1月31日,为了反映中国石油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发展中的石油工业》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袁运甫 
  • 1978-01-31

Image Description

T20 开发矿业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和群众性找矿相结合,探明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在探矿的同时,还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了黑色金属、煤、石油、有色金属、稀有元素等采矿工业基地,努力保证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开发矿业》邮票选题,酝酿于195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时期,经济建设题材开始增多。该套邮票1976年初完成设计,开始时票名为“大打矿山之仗”,后改为《开发矿业》。1949年12月31日,毛泽东在苏联访问时,接见中国留学生代表,在任湘的笔记本上题了“开发矿业”四个字,表达了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该套邮票就是以毛泽东的题词命名。 1978年12月29日,为了反映中国矿业开发取得的成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开发矿业》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邵柏林 
  • 雕刻者:姜伟杰 高品璋 孙鸿年 李庆发 
  • 1978-12-29

Image Description

T22 普及大寨县

在1975年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了普及大寨县的任务,标志着当时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发展到了一个 阶段。1976年12月10日~27日,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会上作了报告。这次会议揭发批判了“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的发展。 1977年4月9日,为了反映普及大寨县运动的发展面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普及大寨县》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万维生 
  • 1977-04-09

Image Description

T25 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是一种纺织纤维,柔韧而有弹性,具有足够的强度,相互间有抱合力,化学性能稳定,长度和细度都符合纺织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只有一家化纤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化纤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1978年6月15日,为了反映中国化学纤维的生产面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化学纤维》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吴建坤 
  • 1978-06-15

Image Description

T26 钢铁工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铁的国家之一,早在2500至2600年前,中国就掌握了炼铁技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钢铁工业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还不到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钢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中国的钢产量已经超过历史量高水平。1957年,中国钢的产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9位。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钢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新产品不断涌现,不少产品填补了中国钢铁生产的空白,其中有一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提供了必须的钢铁产品。 1978年7月22日,为了反映中国钢铁生产的新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钢铁工业》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孙传哲 
  • 1978-07-22

Image Description

T27 牧业学大寨,建设新牧区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牧业生产比较落后,牧民一直过着贫困的游救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牧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得到迅速发展,牧业生产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状态,逐步实行科学养畜和牧业机械化,出现了一派繁荣兴旺的生产景象。 1978年6月30日,为了反映中国牧业生产的新面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牧业学大寨,建设新牧区》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程传理 
  • 1978-06-30

Image Description

T31 公路拱桥

供公路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交通线时使用的建筑物,称为桥梁。按照桥身的结构,可分为梁桥、拱桥、钢架桥、悬索桥、斜拉桥等。拱桥是用拱作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拱桥主要承受压力,因此可以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抗压性能良好的材料建造。大跨度拱桥也用钢材建成。 1978年11月1日,为了反映中国公路桥的建筑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公路拱桥》特种邮票,全套5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卢天骄 
  • 1978-11-01

Image Description

T31M 公路拱桥(小型张)

1978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公路拱桥》的同时,又发行了1枚小型张。 《公路拱桥——长沙湘江大桥》(小型张),图案是湖南省长沙湘江大桥,一座17孔钢筋水泥结构的双曲拱桥。小型张上的长沙湘江大桥,采用俯瞰远景式构图,桥身修长、秀丽,犹如一道长虹凌空架湘江;底村采用浅蓝色水纹,配以点点白帆,创造出了一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动人意境。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卢天骄 
  • 1978-11-01

Image Description

T34 水乡新貌

水乡一般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农村。江南农村贯彻执行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实行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使得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 1978年11月30日,为了反映江南农村出现的新气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水乡新貌》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程传理 
  • 1978-11-30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联系我们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