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 81 个结果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同志为中华邮政总局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字叔卿)先生亲笔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勉励他致力于国共通邮事业。1941年底到1942年初,林卓午先生赴延安就国共双方通邮事宜进行商谈,最后达成了通邮协议。
1981年5月9日,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题词41周年,为了促进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早日实现通邮、通电,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孙鸿年
-
1981-05-09
冼星海(1905—1945)是中国音乐家,祖籍广东省番禺。他自幼爱好音乐,擅长萧笛等乐器,被聘为岭南大学管乐队的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上海演剧二队,到战地去做救亡歌咏工作。冼星海先后创作歌曲500首左右(现存250多首),包括《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青年进行曲》等。冼星海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的题材和体裁,表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抗日军民起了鼓舞作用。
1985年6月13日,为了表达人民群众对音乐家冼星海的深切怀念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冼星海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陈晓聪
-
原作:曹崇恩(雕塑)
-
1985-06-13
徐悲鸿(1895—1953)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1895年7月19日生于江苏宜兴县计亭(屺亭)桥。徐悲鸿自幼随父学习中国画。早年曾游学日本、西欧各地,潜心绘画,有深湛的素描根基;所绘西画,笔触细致,而气魄雄伟。他并擅长国画,坚持写实主义作风,吸取西方绘画的先进技术,继承民族绘画的传统,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1985年7月19日,为了纪念徐悲鸿诞生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徐悲鸿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P11×11.5
-
设计者:李为
-
原作:徐悲鸿
-
1985-07-19
1987年9月5-25日,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中国艺术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家艺术节,其宗旨是集中展现中国一定时期内艺术创作和演出的优秀成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促进中国各民族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987年9月5日,为了祝贺首届中国艺术节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陈幼林 刘秀峰
-
1987-09-05
户县位于陕西省中部、秦岭北麓、渭河南岸。汉设那县,1964年改称户县。自1958年以来,户县逐步产生了一支农民业余美术创作队伍,创作出四万多件美术作品,反映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情景。户县农民画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色彩绚丽,构思朴素大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973年10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户县农民画展》,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从117幅参展画中,选出《老书记》《高原打井》《春锄》《科学种田》《林茂粮丰》《金山银海》6幅画作为邮票题材。
1974年4月10日,为了宣传户县农民画,推动农村文化生活的开展,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户县农民画》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各异
-
设计者:吴建坤
-
原作:刘志德 李克民 李凤兰 马振龙 周文德 李顺孝
-
1974-04-10
现代画家徐悲鸿爱好画马,他把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倾注到他的画马之中,他的奔马带着时代的风声和雷声在画面上驰骋。徐悲鸿的马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显示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不朽精神。
1978年5月5日,为了展示中国绘画艺术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奔马》特种邮票,全套10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刘硕仁
-
原作:徐悲鸿
-
1978-05-05
1978年5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奔马》特邮票的同时,还发行了1枚小型张。
《群奔马》(小型张),图案采用了徐悲鸿1942年画于四川重庆良风桠杨德纯家里的一幅《群奔马》。画面上题字为:“壬午大暑悲鸿居良风桠杨兄德纯斋中。”在横式条幅上,生动地刻画了六匹奔腾向前的骏马形象:有的昂首飞蹄驰骋,英姿而潇洒;有的回首相对,似在相互鼓励;……人们站在这幅作品前,仿佛能听到疾风暴雨似的阵阵马缔声,气势磅礴,撼人心魄。画面虽然缩小成为方寸邮票,但那奔放的笔墨仍能给人一种豪迈之感。特别是小型张采用单纯的装裱形式,主图四周露出质感很强的银灰色仿绫绢纹饰,显示出邮票画面是一幅珍贵的横幅绘画,更增添了中国画的意味。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刘硕仁
-
原作:徐悲鸿
-
1978-05-05
工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大多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工艺美术品采用美术技巧制造而成,既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欣赏价值。工艺美术产品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一般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两类。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为美化人民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78年2月22日至5月2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共辰出展品一万多件,盛况空前。
1978年8月26日,为了反映中国工艺美术的传统和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工艺美术》特种邮票,全套10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邓锡清
-
1978-08-26
1978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工艺美术》的同时,还发行了1枚小型张。
《工艺美术——飞天(壁画)》(小型张),图案选用了一幅壁画——“飞天”。这幅“飞天“壁画塑造了两位凌空翩起舞的飞天形象,其中一个手托花篮,将明媚的春天送给人间;一个弹奏着琵琶,美妙的乐声缭绕太空。整个画面背景衬以朵朵祥云,右下角绘有人类居住的地球,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安乐、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邓锡清
-
1978-08-26
帛画是中国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现存年代最早的有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的帛画三幅:1942年在长沙城东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一件《缯书》;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一幅《龙凤引魂升仙帛画》;1973年5月在长沙城东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一幅《人物取龙帛画》。这些帛画是目前存世最古的中国画幅,其线条都劲利有力,色彩也很明丽,显示了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物画已经达到相当高度的艺术水平。
1979年3月29日,为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邵柏林
-
197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