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 125 个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对黄河的真正治理工作。1952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5年7月18日,国务院第15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的决议。综合利用规划包括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两部分。从此,中国人民不仅要实现几千年来盼黄河水清的愿望,而且还要利用它,做到水土保持、大面积灌溉、大量发电和利于航运,真正把害河变成利河。
1957年12月30日,为了宣传治理黄河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治理黄河》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中国近代印刷公司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宋广增 高振宇
-
1957-12-30
农业合作化也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把广大个体农民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把个体的、分散的、私有制的农业经济,转变成集体的、大规模的农业经济。1955年10月4日至10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上,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1957年12月30日,为了宣传农业合作化取得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农业合作化》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中国近代印刷公司
-
胶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万维生
-
1957-12-30
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科学家科罗寥夫主持设计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开创了人造卫星的太空时代。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世界人民都把它看成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伟大胜利。
1958年10月30日,为了宣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特种邮票,全套3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高品璋 孙鸿年 孔绍惠
-
1958-10-30
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昌平县温榆河支流东沙河上,因为正处在明十三陵分布的方圆之内,故而得名。这座水库是边设计边施工,参加劳动的是工农商学兵五路40万义务劳动大军,因此,水库主体工程拦洪大坝能在短短140个昼夜内胜利完工。1958年5月25日下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当时,毛泽东同志应水库指挥部宣传处处长张赛英同志的请求,欣然为水库题写了“十三陵水库”个字。十三陵水库建成后,不仅可以防止温榆河的洪水,而且可以灌溉25万亩农田;在大坝的西头,建有120千瓦的水电站,利用灌溉用水发电,供应农村照明用电;水库中可以养鱼,计划每年能产鱼250万斤。
1958年10月25日,为了庆祝十三陵水库胜利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十三陵水库》特种邮票,全套2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吴建坤 刘硕仁
-
雕刻者:宋广增 高振宇
-
1958-10-25
林业建设包括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其防护作用等内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造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1953年8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东北、西北、山东、河北、河南等处防护林带营造工作获得初步成就。1958年4月4日,国务院第74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1958年6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造林18亿亩。仅1958年一年,全国造林达4亿多亩,等于1949年后八年间造林面积总和的174%。
1958年12月5日,为了宣传林业建设的意义和中国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林业建设》特种邮票。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刘硕仁
-
原作:黄永玉
-
雕刻者:高品璋 孙鸿年 孔绍惠 唐霖坤
-
1958-12-05
193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德国人奥托·哈和斯特拉斯曼两人成功地进行使中子轰击铀的试验,发现一个中于轰击铀,就可使铀的原子核分裂,释放出能量,同时放出两个中子,这两个中子还可以引起下一次核裂变,即可能发生链锁反应。1939年1月,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获得德国利用中子核裂变成功的消息,立即想到原子反应堆的可能性。1942年12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冶金研究所里,恩里科·费米用自己砌建的50层石墨砌灶,成功地进行了人类第一次原子反应试验。最初,原子反应堆功率只有0.5瓦。于是,恩里科·费米马上建造了输出1000千瓦的生产钚用的原子反应堆,1943年底开始正式运转。1948年,约里奥·居里用重水作减速剂建造出重水型原子反应堆,既为人类发电提供了新能源,也为制造核武器提供了条件。
1958年6月30日,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由苏联援助建成并开始运转,同时建成回旋加速器。9月27日,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在北京正式移交生产,并于10月生产出33种放射性同位素,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1958年12月30日,为了纪念和宣传中国在利用原子能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特种邮票,全套2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吴建坤 刘硕仁 孙传哲
-
雕刻者:孙鸿年 孙经涌
-
1958-12-30
航空体育运动是利用飞行器或其他航空器械在空中进行的一种运动,属于国防体育的一部分。开展这项体育运动,可以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宣传和普及航空科学技术知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培养和训练航空后备人才。自1951年开始,中国陆续在全国开展航空体育运动。到1958年底,这项运动几乎在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开展起来,有三十多万航空爱好者参加各种运动项目,并有一批优秀运动员打破了多项航空体育运动的世界纪录。
1958年12月30日,为了宣传开展航空体育运动的意义及其取得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航空体育运动》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高品璋 孙经涌 孔绍惠 唐霖坤
-
1958-12-30
跃进号货轮,是新中国第一艘国产的万吨远洋货轮,由前苏联专家帮助设计,1958年11月27日由大连造船厂按照苏联设计图纸制造。1963年4月30日,跃进号展开首航,1963年5月1日中午首航日本,因触礁沉没在苏岩礁。
由大连造船厂建造,使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它全长169.9米,载货量1.34万吨,排水量为2.21万吨,能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
“跃进”号自1958年9月开工建造,从船台铺底,到船体建成下水,只用短短58天时间,其船台周期记录是世界的创举,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水平的飞跃。
“跃进”号建成下水后,各大媒体载文欢呼“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下水”,盛赞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伟大成就。为了宣传新中国造船业取得的可喜成就,1960年12月15日,邮电部发行特种邮票(编号特32,全套1枚)“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票面以蓝色为基调,象征新中国蓬勃发展的海洋船舶运输事业,画面为“跃进”号乘风破浪在大海中航行的正面英姿,船头有“跃进”二字。这是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第一套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孙传哲
-
1960-12-15
火箭是依靠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飞行器,自身携带全部燃料,包括燃烧剂和氧化剂,能在没有大气的空间飞行。主要由有效负载、燃料容器及壳体、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或稳定机构等部分组成,可用来探测高层大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军事上用作火箭武器等。可制导的火箭能把有效负载(如人造卫星)准确地送到预定地区或进入预定轨道。
宇宙火箭是指能够将探索空间的科学仪器发射到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以外的运载火箭、它对于研究远离地球以外的其它星体,开辟了道路。后来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苏联的“联盟号飞船”都是靠宇宙火箭送入太空的。
1959年1月2日莫斯科时间20点(北京时间1月3日1点),苏联继1957—1958年连续发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又发射了一颗由多级火箭组成的宇宙火箭,它以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克服了地球的引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宇宙火箭发射后于1月2日莫斯科时间20时至1月7日,大约5天中,曾经过月球旁边,为人类向月球挺进作了试探。
1959年9月10日,为纪念1958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北京邮票厂发行印制了《苏联宇宙火箭》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刘硕仁
-
1959-09-10
首都机场坐落于北京城东北的顺义县境内,是中国一座规模巨大的、具有现代化技术设备的飞机场,可以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保证各种类型飞机昼夜安全起落。首都机场的中心是一座雄伟的候机大楼。大楼前后宽阔的广场上,栽培着青葱的松柏和各种花卉,并用红绿间杂的芳草铺设成各种图案,再加上周围的果树,环境雅致而清爽。楼北的停机坪可以同时停放十多架飞机,并为迎送贵宾的群众集会准备了各种条件。首都机场有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是中国民用航空的枢纽。首都机场自1955年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1959年6月20日,正值首都机场正式使用一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首都机场》特种邮票,全套2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胶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万维生
-
雕刻者:高品璋 孙鸿年
-
195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