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请输入邮票名或志号

搜索到 81 个结果

Image Description

T82M 西厢记(小型张)

1983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这套邮票的同时,还发行了《西厢记(小型张)》。 图案描绘了老夫人拷问侍女红娘的场面,原图选自明版《西厢记》木刻插图。画面上,代表封建势力的老夫人,正襟危坐在前厅中央;双膝跪地的侍女红娘,腰板挺直,正在理直气壮地替小姐申辩;原本握在老夫人手里的家法棍杖,居然由莺莺尚未谙世的幼弟欢郎挥舞着;而且让相府千金小姐莺莺隐身门外,偷偷地听着,急切地想知道母亲拷问红娘是吉是凶;整个画面既具有矛盾冲突的紧张气愤,又富有强烈的谐闹戏剧效果。特别是在厅堂外的台阶上下,画家又精心安排了一只小鹿和一只仙鹤,它们那种天真活泼、悠闲自得、和谐相处的自然神态,与厅堂内紧张的人际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生动地深化了画面主题。这幅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造型完美,线条刚劲,雕斫入微,具有素描的艺术效果。小型张图案以深米黄色“缎织状横纹”衬底,又用驼黄色将明代版本插图中的“莺莺像”复制于画面右侧,既能给人以古版书本的古色古香之感,巧妙地反映了古本面貌,而浅淡的色彩和勾勒工整的线条,又与右侧的拷问红娘情景形成强烈反差,崔莺莺仿佛亲眼目睹了老夫人拷问红娘的过程。图案左上角绘有一校”西厢记“三字朱红印章,和4枚邮票图案相呼应,既起到了协调颜色关系和装饰图案的趣味性艺术效果,又巧妙地点明了画面主题。

  • 北京邮票厂
  • 影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刘硕仁 
  • 原作:《西厢记》木刻版本插图 
  • 雕刻者:孙鸿年 
  • 1983-02-21

Image Description

T86 儿童画选

许许多多的儿童喜欢绘画。他们用一颗纯洁的童心观察和理解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生动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 1983年6月1日,正值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儿童画选》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程传理 
  • 原作:王亚妮 刘中 谭阿西 卜桦 
  • 1983-06-01

Image Description

T87 京剧旦角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旦是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1983年7月20日,为了反映中国京剧的表演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京剧旦角》特种邮票,全套8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李为 
  • 1983-07-20

Image Description

T89 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 1984年3月24日,为了反映悠久灿烂的中国绘画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邵柏林 
  • 原作:唐·周昉 
  • 1984-03-24

Image Description

T89M 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小型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这套邮票的同时,又发行了一枚《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小型张)》。 图案采用了中国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全卷。画卷描绘了“捉蝶”、“看花”、“漫步”、“戏犬”四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五个盛装的贵族妇女和一个打着团扇的婢女形象。 画面上,有的捕蝶,有的赏花,有的散步,有的戏狗;人物情态各异,如“戏犬”的俏皮、欢愉,“看花”的全神贯注,“散步”的漫不经心,“捉蝶”的小心认真,都很传神。画中的贵妇人虽然表面安详、闲适,但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空虚和无聊。从构图上看,有远有近,有大有小,有动有静,富于变化,不呆板。画面的内容既可以分割成几个独立的片段,展卷通观,又相互照应,有完整节奏。卷轴两端装饰着淡雅花纹,深色边框上布满微黄波纹。画卷下部印有“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烫金字样,画卷上部正中钤以一方全对称型艺术体“画”字印鉴。既突出了全幅画卷,又使得小型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邵柏林 
  • 原作:唐·周昉 
  • 1984-03-24

Image Description

T98 吴昌硕作品选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浙江安吉人。他的绘画重气韵,讲究布局,能运用独自的造型语言寄托自己的真情,形成了种崭新的艺术面貌。他的书法功力深厚,重视色彩表现。人民和政府高度评价吴昌硕的伟大艺术成就,特选在杭州他曾担任第一任社长的西冷社内,设立了“吴昌硕先生纪念室”,陈列他的作品,使他的艺术光辉与湖山同寿。 1984年8月27日,正值阴历八月初一,为了纪念吴昌硕诞生1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吴昌硕作品选》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卢天骄 
  • 原作:吴昌硕 
  • 1984-08-27

Image Description

T99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的代表作品,写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98年)。《牡丹亭》的故事取材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主要讲述了南安那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和少年书生柳梦梅的故事。汤显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杜丽娘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表现了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主题,语言真切,抒情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该套邮票本来设计了“闺塾”“游园”“惊梦”“写真”“冥判”“婚走”六幅图稿,概括了《牡丹亭》的全部剧情。但为了避免有宣扬封建迷信之嫌,发行时“冥判”一图被删。 1984年10月30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灿烂的古典文学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李为 
  • 原作:戴敦邦 
  • 1984-10-30

Image Description

T99M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小型张)

1984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同时,又发行了1枚小型张。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小型张),图案取材于《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描绘了杜丽娘与丫环春香游园遣闷的欢乐情景。杜丽娘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偷偷离开常年拘束自己的绣房,来到花园之中,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春天。画面上,在鸟语花香的花园里,杜丽娘和春香翩翩起舞,大自然之美唤起了她们内心的共鸣,表现出杜丽娘爱自然、爱生活、爱自由的性格特征,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枚小型张衬托了白色牡丹花纹,形式夸张、鲜明,装饰与画面呼应,显得格外生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李为 
  • 原作:戴敦邦 
  • 1984-10-30

Image Description

T104 花灯

花灯又叫“彩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由于花灯象征喜庆、吉祥,因此它总是与节日连在一起。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是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诗词书画互相融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品。它的用料也极其丰富,一般用竹木、金属、绸缎、明珠、玉佩、丝穗、纸品、玻璃等材料扎制。二千多年来,花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1985年2月28日,正值元宵节前夕,为了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风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花灯》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邹建军 
  • 1985-02-28

Image Description

T106 熊猫

早在二百万年前,熊猫曾广泛分布在南亚地区及中国的南部、中部。后来在自然物竞天择的规律面前频于灭绝,只有极少数幸存在中国,被誉为中国的“国宝”。熊猫生活在海拔二千至四千米之间的高山竹林中,主要以冷箭竹和华桔竹的竹叶和嫩竹茎为食。1985年前后,熊猫产地的冷箭竹、华桔竹大面积开花死亡,致使许多大熊猫病饿而死。消息传开,引起了中国国内外普遍关注。为抢救大熊猫,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拨出专款,中国国内外有关组织、团体及个人也纷纷捐赠款项。 T.106《熊猫》邮票即在此背景下发行,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三套熊猫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邓锡清 
  • 原作:韩美林 
  • 1985-05-24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联系我们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