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 125 个结果
1980年,邮电部决定发行《全国安全月》邮票后,邮票发行局研究邮票图案设计方案,感到很棘手。邮票设计专业人员由于不熟悉安全生产,感觉安全这个概念很抽象,不易用图案表现;而劳动保护专业人员虽了解安全生产的情况,但又不会设计邮票图案。加之时间紧迫,便决定向全国征集邮票图案。一个月之后,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邮票图稿300多幅。经劳动保护专业人员和邮票设计专业人员认真研究、评选,最终选定上海食品公司王纯言、陈庚年设计的图稿。
1981年5月20日,为了广泛深入地进行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全国安全月》纪念邮票,全套4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程传理
-
原作:王纯言 陈赓年
-
1981-05-20
产品质量高低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判断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78年7月决定,每年9月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对全年的质量工作进行一次总检阅,提出下年度新目标,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同时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奖励条例》。
1981年9月是第四个质量月,我国邮电部于9月1日发行”质量月“纪念邮票,编号J66,全套2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程传理
-
1981-09-01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同志为中华邮政总局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字叔卿)先生亲笔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勉励他致力于国共通邮事业。1941年底到1942年初,林卓午先生赴延安就国共双方通邮事宜进行商谈,最后达成了通邮协议。
1981年5月9日,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题词41周年,为了促进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早日实现通邮、通电,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孙鸿年
-
1981-05-09
1979年8月~9月间,在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和国际议会联盟的赞助下,58个国家的议员代表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集会,就世界人口活动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会议呼吁世界各地区的议员们分别召开会议,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促进各国人口活动的发展。会后,亚洲国家议员们建议亚洲地区的人口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并确定时间是1981年10月27日。为了庆祝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决定发行一套邮票。
邮票由设计师黄里设计,黄里自述了设计灵感:自己平常就爱琢磨,有一次单位的抽水马桶坏了,不擅修理的黄里“多管闲事”,在卫生间里足足捣鼓了半天,他发现马桶的控水是靠自动浮水器控制的,在修好了马桶的同时,也产生了灵感,便设计完成了这套寓意深刻的邮票。
198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会议》纪念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P11×11.5
-
设计者:黄里
-
1981-10-27
罗伯特·科赫(1843—1910),德国细菌学家,结核杆菌发现者。曾任柏林大学教授,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发明用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首先采用染色法观察细菌的形态,并运用这些方法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菌和霍乱弧菌,同时确证这些细菌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科赫原则。1905年获诺贝尔奖。
1982年3月24日,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罗伯特·科赫这位细菌学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杆菌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陈晓聪
-
1982-03-24
联合国第35届大会于1980年11月10日做出决定,从1981年起至1990年止发起一场为期十年的“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活动,以便向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预计这项活动将耗资1400亿美元。
水是人类生活和一切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占人体重量的70%。虽然地球有3/4被水覆盖,被称为“水的行星”,但其中97%为海水,其余又有很大部分被山川封闭或渗于地下。河川、湖泊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1.7‰,其中,能为人类利用的就更少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对水的需求量增大。但是,另一方面,水的污染日益严重。目前,世界总人口中约3/5的人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饮水,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的问题更为严重。为了改变全球性的饮水和卫生问题,1977年3月在阿根廷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活动的建议。
本套邮票共1枚,为“清水和儿童”。画面构图是对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活动标志的展示。在邮票的右上角保存了此标志:由十个蓝色水珠构成的大水滴及橄榄枝组成的图案。其中蓝色水珠代表洁净卫生的水;十个水珠代表十年计划,十个水珠构成一个大水滴又代表了积少成多,汇流成海;水滴的洒散象征十年活动向全世界所提供的服务;橄榄枝象征人类和平及联合国对十年活动的支持。邮票设计者一方面利用了标志,另一方面又设计了一对双手向上伸展的儿童,代表了人类对安全卫生饮水的渴望。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黄里
-
1982-03-01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出生死亡、迁入迁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为了准确计算中国有多少人口,必须把时间确定在一个点上,像照像一样,在一瞬间把人口情况固定下来。中国1953年和1964年的人口普查标准时间都是7月1日零时。1982年中国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7月1日零时被确定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1982年6月30日,为了宣传人口普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人口普查》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许彦博
-
1982-06-30
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于198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审查了有关空间技术(包括通讯、遥感、气象、导航、大地测量)发展和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未来需要,呼吁采取具体措施,以联合国为媒介增进国际合作,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援助及利益,促进其本身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中国是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成员国,为宣传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特于召开前发行本套纪念邮票。
全套邮票共1枚,为“地球与外层空间”。画面呈“A”形结构,构图均衡稳定,中央为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的中英文字样,背景深蓝色象征天空渺渺,宇宙浩瀚;上端的天体与下端的地球相对呼应,揭示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造福人类,探索未来的主题。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吴建坤
-
1982-07-25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82年8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8月29日闭幕。会议期间,通过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章程,发表了致台湾集邮界同仁书。在8月29日下午又举行了常务理事会。由于台湾省的集邮组织没有派代表出席,因此常务理事会为台湾省保留了一个席位。
本套小全张邮票共1枚。主体图案为“驿使图”,是甘肃省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室壁画。人类最初的居住范围极小,而且是封闭性的,信息完全靠口语相传或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来传递,但随着人类生活圈的扩大,交际面也不断拓展,这便需要有专门的人来传递信息。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信息传递制度,从最初的烽火传警到后来遍布各地的驿使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信息传递的重视。
“驿”的本义指供传递官方文书用的马匹,引申为传递文书人暂住的场所。驿使,则是对通信人员的称谓。汉代的邮亭便设有驿使,专司邮递工作。本套邮票上骏马如飞,四蹄疾腾,反映了驿使在繁忙地传递信件。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刘硕仁
-
1982-08-25
1981年11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83年为世界通信年。通信年主题为“通信建设的发展”,以强调通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各会员国及有关国际组织采取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在1983年积极开展活动,以促进通信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对世界通信年非常重视,于1982年12月24日在北京成立了世界通信年中国委员会,并发行了这套纪念邮票。
本套邮票共1枚,为“飞天”。图案是两位飞天女神绕地球飞翔,一位手持信件,一位手托卫星,象征着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背景的光环表示电波,象征着安全、畅通的通信事业。右上角是法国人门德设计的世界通信年徽志。图案中回转交错的线条,象征四通八达的公路和纵横交错的电路,表明邮电通信遍布世界各地,通达五洲四海。此外,线条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绞合成四颗心形图案,表明世界各国人民互通信息,心心相印。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任宇
-
198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