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 81 个结果
梅兰芳,字畹华,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他9岁学戏,11岁开始登台演出,1961年8月8日逝世,享年67岁。在60年的艺术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勤修苦练,勇敢地探索,继承了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多方面地革新创造,在旦角行当的表演艺术上形成了独具风格、流传最广的“梅派”,和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京剧界和广大观众公认为“四大名旦”。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平易近人,惊采绝艳,嗓音甜美、澄静、圆润、清脆而有水音,动作自然典雅,雍容大方,熨贴动人,表演艺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1962年8月8日,正值梅兰芳逝世一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邮票全套8枚,其中(311)~(314)于同年9月1日发行。同时发行的还有一套无齿孔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P11×11.5
-
设计者:孙传哲
-
1962-08-08
梅兰芳,字畹华,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他9岁学戏,11岁开始登台演出,1961年8月8日逝世,享年67岁。在60年的艺术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勤修苦练,勇敢地探索,继承了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多方面地革新创造,在旦角行当的表演艺术上形成了独具风格、流传最广的“梅派”,和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京剧界和广大观众公认为“四大名旦”。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平易近人,惊采绝艳,嗓音甜美、澄静、圆润、清脆而有水音,动作自然典雅,雍容大方,熨贴动人,表演艺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1962年8月8日,正值梅兰芳逝世一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邮票全套8枚,其中(311)~(314)于同年9月1日发行。同时发行的还有一套无齿孔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无齿
-
设计者:孙传哲
-
1962-09-01
1962年9月15日,邮电部在发行这套邮票之后,又发行了一枚小型张。小型张图案是1956年夏天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饰演杨贵妃的一幅剧照,由一位日本友人拍摄。画面上,梅兰芳扮演的杨贵妃雍容华贵,姿态优美,那充满怨懑的眼神和紧闭的嘴唇,将杨贵妃内心的苦闷和怨恨,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小型张采用天蓝色作边饰,上面绘饰着与主图相关联的白色京剧服装八团花图纹。既烘托了主图意境。又使画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吴建坤
-
1962-09-15
敦煌壁画产生于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其内容大多反映佛教生活,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传统神话、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和装饰画等七类。敦煌壁画继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采用线描造型、夸张变形、想象组合、散点透视、装饰构图、以形写神等表现手法,创造了单幅画、组画、连环画、神人结合形象、宗教幻想境界等独具敦煌本土特色的中国佛教画。
1952年7月1日,为了宣传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
-
上海人民印刷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2.5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孔绍惠
-
1952-07-01
敦煌壁画产生于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其内容大多反映佛教生活,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传统神话、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和装饰画等七类。敦煌壁画继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采用线描造型、夸张变形、想象组合、散点透视、装饰构图、以形写神等表现手法,创造了单幅画、组画、连环画、神人结合形象、宗教幻想境界等独具敦煌本土特色的中国佛教画。
1953年9月1日,为了宣传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第三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夏中汉
-
雕刻者:刘国桐 林文艺 李曼曾 吴彭越
-
1953-09-01
东汉的画像砖是嵌在墓壁上代替壁画和石刻的装饰品。东汉砖的图案内容,和当时的其他美术作品一样,表现着战争、狩猎、车骑、宴饮、舞乐等生活场面。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的不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宿命论和厚葬的风俗。技法上一般具有现实性,质朴、写实、生动,尤其是成都一带出土的汉砖,不仅有丰富的生活内容,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获得东汉时期文化和生活知识的重要资料。
该套邮票的选题,原设想列入“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中。后因发行计划的变动,使该套邮票成了单独一个系列的特种邮票。
1956年10月1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东汉画像砖》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孔绍惠
-
1956-10-01
剪纸是中国民间一种装饰艺术。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里,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叫窗花)、门棚(叫门签)上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使用的。
1959年1月1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剪纸》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胶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原作:张仃
-
雕刻者:高品璋 贾炳昆 宋广增 高振宇
-
1959-01-01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一种陶制器物的名称,由汉代的黄、绿釉陶发展而来,釉一般有黄、白、绿三色,故通称为“唐三彩”。唐三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器皿,如盘、碗、壶等;一类是俑,有人俑、动物俑(包括狮子、骆驼及常见的家禽、家畜)。从现存的实物和有关资料研究,唐三彩大约只盛行于唐代武则天到玄宗(唐明皇)的一段时期(公元684年—755年)。
1961年11月10日,为了表现中国陶瓷史上的精美艺术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唐三彩》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卢天骄
-
1961-11-10
中国民间舞蹈是指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风俗及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和特色。中国有近千种民间舞蹈,它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使用道具的舞蹈较多,而且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许多民间舞蹈还带有武术、杂技性的动作。中国民间舞蹈在动作上讲求手、眼、身、步的紧密结合,具有全身舞动的韵律感。民间舞蹈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这组邮票人物造型简单,抓住了舞蹈中典型的瞬间,富于动感。在色彩上,采用鲜艳的大红、玫瑰色、粉、绿等颜色,显得绚丽多彩,给人以欢快的感觉,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民间舞蹈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2.5
-
设计者:卢天骄
-
原作:倪常明
-
1962-10-15
中国民间舞蹈是指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风俗及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和特色。中国有近千种民间舞蹈,它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使用道具的舞蹈较多,而且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许多民间舞蹈还带有武术、杂技性的动作。中国民间舞蹈在动作上讲求手、眼、身、步的紧密结合,具有全身舞动的韵律感。民间舞蹈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这组邮票人物造型简单,抓住了舞蹈中典型的瞬间,富于动感。在色彩上,采用鲜艳的大红、玫瑰色、粉、绿等颜色,显得绚丽多彩,给人以欢快的感觉,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民间舞蹈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2.5
-
设计者:卢天骄
-
原作:倪常明
-
1963-06-15